老年人出现腰酸腿痛等,多数人会联想到是:上了年纪骨质疏松。但你知道吗?这些看似寻常的症状背后,很有可能隐藏着一种可怕的恶性血液疾病:多发性骨髓瘤!
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,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,尤其是好发于中老年人。
骨痛未予重视 初次就诊提示肾炎
最近,64岁的老何出现双下肢浮肿,腰背酸痛的症状。一经运动,特别是快步行走、爬楼梯时,更是会胸闷牙痛,需要休息1-2分钟后方能缓解。
一开始老何及其家人还认为这是老来正常的骨痛,并未加以重视,直到双下肢浮肿加重,实在难以忍受,老何才到当地卫生院检查。因尿常规显示”尿蛋白+++”,故被诊断为“慢性肾炎综合征”。
再次就诊 医生合力找出疾病元凶
随后,老何入住市人民医院肾内科,不想却被发现重大问题。原来老何的血常规、免疫球蛋白、尿轻链等数据均显示异常,细心的肾内科医生马上请来了血液科会诊,在仔细查看了化验单后,血液科医生第一判断是多发性骨髓瘤。
老何被紧急转入血液科,进行了骨髓常规、骨髓活检、类PET、胸椎MRI扫描等一系列检查。很快,结果就出来了,根据骨髓形态及影像结果,老何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,继发胸3、腰2椎体骨折。
发病隐匿 超半数患者被误诊
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黎介绍,多发性骨髓瘤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,该病起病缓慢,早期症状不明显,临床表现多样,容易被误诊为骨质疏松、椎间盘突出等。一旦误诊漏诊,错过最佳治疗时机,让家庭陷入灾难。
积极治疗 长期生存不是梦想
老何在确诊后接受了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。经过治疗,病情渐渐稳定下来,浮肿、贫血及骨痛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,生活质量明显提高,一家人看到了希望。经过2次干细胞采集后,老何准备近期进仓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,以求得更好的疗效及更长的生存期。
黄黎特别提醒:
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已进入新药时代,患者的缓解率及生存期明显延长,但复发不可避免,故病情好转后不能掉以轻心,一定要坚持定期随诊及维持治疗,有条件的患者建议在疾病达到部分缓解后,尽早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,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及生存期。
相关知识科普
多发性骨髓瘤有哪些临床症状表现呢?
◆骨痛、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
◆贫血和出血
◆肾功能损害
◆继发感染
◆高粘滞综合征
◆淀粉样变
如确诊多发性骨髓瘤,该如何治疗?
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同样是要看患者个体差异不同的,所以可以遵循以下几点:
1、治疗原则。一般情况下,无症状患者,无需治疗,定期观察就行;症状性骨髓瘤才开始治疗。
2、一般治疗。纠正贫血、治疗骨髓瘤骨病、处理高钙血症、严重肾损害患者透析治疗、积极控制感染等。
3、化疗。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,还是以化疗为主。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靶向药物、传统化疗药物、和糖皮质激素等。
4、造血干细胞移植。所有有条件的患者均推荐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,部分年轻高危的患者也可酌情考虑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。
5、复发患者的治疗。Car-T细胞治疗,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化疗。
做好患者日常生活的管理
1、规律随访
治疗后的随访非常重要。随访不仅能帮助医生了解疗效,还能及时发现复发。即便是已经治愈的患者,也有可能复发。因此,患者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,规律进行随访复查。复查的项目包括抽血检查和影像学检测(CT、X线等)。
2、运动保护
建议患者穿有齿平跟鞋,走路平缓,转身弯腰缓慢,不可到人群密集处,不可负重。对于有骨破坏的患者,应谨慎运动避免伤害,尤其对于脊柱椎体骨折的患者,应佩戴护具,在防护下活动,且平卧时轴线翻身;
3、注意饮食
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,因感染发生风险高,应注意饮食卫生;若出现肾病,则需要按照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要求行优质蛋白、低磷饮食。